top of page
Recycled Paper
Plate of Sushi

魚類

認識魚類過敏
魚類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,對大腦、眼睛和心血管都有益處,然而,並非所有人都能安全食用。對某些人而言,魚類中的蛋白質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誤認為威脅,進而觸發過敏反應。

魚類過敏反應主要由一種名為「小清蛋白」的蛋白質引起,這種蛋白質不僅廣泛存在於多種魚類中,還可能以汽化形式存在,這也是為什麼某些魚類過敏者即使未食用魚肉,僅處於烹煮魚的環境中,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的原因。

許多魚類過敏的兒童在青春期可能逐漸對魚類產生耐受性,並能夠安全食用魚類,但也有部分人會終生過敏。與兒童相比,魚類過敏在青少年和成人中更為常見。統計顯示,大約40%的魚類過敏患者是在成年後首次發生過敏反應。


研究顯示,一些魚類過敏者對致敏性較低的魚類可能具有耐受性,有些患者也能安全食用甲殼類或貝類等海鮮。魚類過敏和甲殼類過敏屬於不同的過敏類型,建議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食不同的海鮮,以避免不必要的飲食限制,導致營養不均衡。

​​

會出現什麼症狀?

  • 臉部、嘴唇、舌頭與眼周腫脹

  • 內耳、鼻、口與喉嚨後方發癢

  • 聲音沙啞、吞嚥困難

  • 喘鳴、咳嗽、呼吸困難

  • 感覺頭重腳輕、昏厥、冷汗、意識混亂等低血壓徵象

  • 腹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瀉

  • 皮膚出現蕁麻疹、潮紅

  • 過敏性休克這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,通常在接觸過敏原的30分鐘內迅速發作,很少超過兩個小時。過敏反應會影響呼吸,進而引起血壓驟降,導致呼吸衰竭或心搏停止。若未能即時處置,將面臨致命風險。由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,主要症狀通常和呼吸道或呼吸困難有關。


以上症狀可能同時或以多種組合形式出現。

可能出現在哪裡?

  • 鯷魚較難迴避,常見於凱薩沙拉、凱薩醬、披薩、義大利麵、伍斯特醬等。

  • 在羊肉料理中,鯷魚可能被用作嫩化劑。

  • 魚露在東亞料理中廣泛使用,也會拿來調味泡菜。

  • 海鮮棒(又稱蟹肉棒)通常由白身魚製成。

  • 嬰兒副食品和維他命可能含有魚類成分。

  • 某些食品可能會添加魚油作為營養補充來源。

  • 在售有魚類的店家購物時,有交叉汙染風險。

詳細症狀
魚類
bottom of page